(海角七號)魏德聖自爆:不想當導演(一)

2008/8/30

《海角七號》導演魏德聖,與曾經是《人間四月天》音樂總監的張世豪教授,在台灣醒報「醒報現場」深度暢談電影《海角七號》。魏德聖說,《海角七號》,是一個化解遺憾的故事。

「當導演很辛苦,我其實不想當導演。」因為國片《海角七號》而一夕爆紅的年輕導演魏德聖,被張世豪問到為什麼當初想當電影導演的時候,語出驚人。

才剛滿四十歲的魏德聖,外表還像是三十出頭,熱情卻依然是二十幾歲的青年。他說,導演很辛苦,特別是在台灣,其實他一直都不想當導演。那為什麼要做導演?魏德聖回答地理所當然:「答案很簡單:我有故事要講。」

《賽德克.巴萊》出師未捷

「這些故事怎麼可以不讓人知道?」基於這個信念,他曾籌措資金,甚至自己借貸了一、兩百萬拍攝以「霧社事件」為背景的短片:《賽德克.巴萊》,短短五分鐘的預告片,明快的節奏、磅礡的場面,一時間引起了許多討論。

他以此四處找企業家洽談、四處招募資金,希望能拍成電影,但最後卻僅僅募到四十萬,只好把錢捐給慈善機構。為此,他曾吶喊:「為何有錢人都沒有夢,有夢的人卻沒有錢?」

沈澱了幾年後,魏德聖以《海角七號》重新出發,這是「魏導演」的第一部完成的電影,他說:「《賽德克.巴萊》一直被認為是在畫大餅,因為我甚至連一部作品都沒有。」魏德聖體悟到,在台灣的環境,需要把第一部作品做出來,才能談接下來的事情。

圖說:魏德聖始終念茲在茲要拍《賽德克‧巴萊》,或許《海角七號》的成功,可以讓他這個電影大夢更前進一步。

《海角七號》,一個化解遺憾的故事—導演魏德聖訪談

(張世豪訪談,記者賴宥霖撰稿)

附註:因系統顯示問題,張世豪的「豪」字無法正確顯示,原字為(人豪)

原文出處:
http://awakeningtw.com/readcontents.aspx?antype=9&anid=1384


(海角七號)一個化解遺憾的故事(二)

2008/9/1

看這部《海角七號》,張世?說,魏德聖已經將他的「誠意」放在其中,像是開頭的帆船,明明用口白可以帶過的東西,魏德聖卻硬是用畫面呈現。他說,他看電影只要看開頭五分鐘,就能讓他決定要不要繼續看下去,當他看了頭五分鐘以後,就發現:「魏德聖放入了他的全部。」

魏德聖看《海角七號》 

不過魏德聖卻說,《海角七號》其實太過貪心:「有些人看完的反應,是整部片太複雜、太滿。」但魏德聖希望把所有的想法都放進去,他說:「既然我們貪心的什麼都要,就把台灣繽紛的元素都放入,符合『台灣什麼都有』的概念。」

在魏德聖看來,台灣除了「繽紛燦爛」之外,他找不到更漂亮的形容詞來形容了。而作為《海角七號》背景的恆春小鎮,則是台灣的小小縮影,在這裡新的、舊的東西都包容在其中。魏德聖將他對整個社會的觀察,都濃縮在恆春這個小鎮。

「你想傳達什麼?」魏德聖無話可說

張世?提到魏德聖另外一個「作品」,《賽德克.巴萊》。「《賽德克.巴萊》是另外一種美學,短短幾分鐘,給人『真是漂亮』的感覺。」張世?覺得,《賽》所呈現不只是生活,而是更內在的、文化的東西。

魏德聖說,當初他想拍《賽德克.巴萊》,只是一個單純想說一個故事的想法,但是到底《賽德克.巴萊》想要傳達什麼?有什麼目的?他被一個前輩問到無話可說。

「這件事讓我想了很久,我瞭解到,我必須將我潛意識的想法說出來,不能等到電影完成後才產生。」魏德聖說,《賽德克.巴萊》要講的,其實是化解仇恨,而非製造仇恨,他說:「一個信仰彩虹的部落,跟一個信仰的太陽的族群,彼此在戰爭的時候,他們忘記他們信仰的,其實是同一片天空。」

《海角七號》,一個化解遺憾的故事

而《海角七號》講的也是「化解」,一群曾經放棄夢想的人,遺憾得到化解;曾經失去的愛情,也再度得到化解、包容。魏德聖自述,他也是從南部到台北工作的人,充滿希望來到台北,卻每天遭遇失望、絕望,好幾次都想放棄離開。

「不過,放棄或不放棄都需要勇氣。」魏德聖說,在《海角七號》部落格中,有個網友對電影一開始,范逸臣把吉他摔爛,大罵:「操你媽的台北!」這一幕,感到心有戚戚焉,魏德聖說:「這反映了所有遊子的心聲。」

魏德聖提出這樣的問題:「當一個放棄全部希望的人,回到家鄉也是行屍走肉。這些人沒有掌握到人生的第一次機會,當面對第二次的機會,他們會如何面對?」這些遺憾要如何得到化解?《海角七號》講的就是這樣的故事。

這就是一部電影的本質所在,張世?說:「當一部電影有了本質,即使觀眾沒有接收到,也會留在心裡。」觀眾會喜歡一部電影,不只是因為表面上的東西,乃是因為留在心裡的感情。

圖說:七封穿越了六十年時空的情書,是否能夠聯繫起曾經失落的感情?《海角七號》帶你走進流逝在歲月之中的愛情故事。

原文出處:
http://awakeningtw.com/readcontents.aspx?antype=9&anid=1409



(海角七號)魏德聖如何行銷?(三)

2008/9/1

《海角七號》如何成功?

《海角七號》才上映短短一星期,票房已經突破一千五百萬。究其成功原因,有兩大元素,其一是回歸到電影用影像說故事的原點;其二,是其迥異於以往的行銷手法。
魏德聖說,台灣電影從「新電影時代」末期以後,進入十年低潮期,有點像現在唱片業在面對音樂可以網路下載的衝擊,開始不買唱片,當時觀眾也幾乎不進電影院看電影。
「那一輩的年輕導演,嘗試讓觀眾進電影院。」由此產生了兩種派別,一種是迎合觀眾,另一種就是風格化,魏德聖說:「但是越迎合觀眾,反而越得不到觀眾,觀眾其實不知道自己要什麼,是要你來告訴他們。」風格化又是另外一個問題,「太過強調個人風格,反而沒人知道你在拍什麼。」
 
國片的另一種選擇
「我想讓從來不看國片的人瞭解到,除了市場取向跟風格化以外,你還有第三種選擇。」魏德聖說。
他決定回到「用電影說故事」的原點,最近這兩年,魏德聖常問自己:「我自己的創作是什麼?我要講的故事是什麼?」再加上前面已經有許多的導演,做出了許多嘗試,「我們其實很幸運,台灣電影已經累積出了許多『不行』的方式,已經實驗證實『不行』的,我們不需要再去面對。」
知名影評人王長安在聯合報評論《海角七號》(2008.8.28民意論壇)時說:「…攝影及配音都無法細膩呈現海岸之美,直到導演將重心加強在故事及角色發揮方面,才引人入戲…。」雖然對電影技術層面有所批評,但是對《海角七號》回歸到故事本身,卻是有所肯定。
 
行銷手法:開發觀眾族群
另外,《海角七號》的行銷手法,也值得其他國片借鑑。預售票搭配音樂CD的手法,讓許多樂迷是為了CD才去看電影。魏德聖說,當初倒沒有想那麼多,只是因為版權問題,不能做電影原聲帶,才想到用贈送CD的形式。
不過魏德聖認為,要宣傳國片,不在於廣告,不在於是否有告知,更在於有沒有累積感情,他們嘗試將試映片放給企業家、扶輪社員,以及許多年輕人看,然後告訴他們,如果你喜歡,帶你的朋友、親人、父母來看。因為本身是基督徒,魏德聖甚至放給教會牧師看,讓他們回去介紹給教會會友。
「現在,當初開發的族群都持續在發酵。一般來說,國片的票房會每天下降,現在卻是天天增加。」

原文出處:
http://awakeningtw.com/readcontents.aspx?antype=9&anid=1410




(海角七號)魏德聖談國片發展(四)

2008/9/1

國片怎麼振興?補助票價才有觀眾

張世?回憶看《海角七號》的情況,現場有很多年輕人,一般的電影結束後,年輕人通常直接走掉,不會看字幕。
 「但是當時竟然沒有人走。我認為,他們不只是在看結尾字幕,」張世?說:「這部電影已經碰觸到他們的心。」
 不過,張世?也說,台灣的國片,乃至於整個文化產業環境都不好,外國人就算三餐吃的不怎麼樣,一定要去看電影、聽音樂會「這是他們的精神糧食,但是台灣人不看,因為太貴了。」
 「台灣的創作人、創作團體,要的是生存,這不是給錢就行,要培養觀眾進去。」魏德聖說,現在電影票一張要兩百八,連他都捨不得看電影。所以,要補助的其實不是製片或團體,而是補助票價,把票價壓低,觀眾才願意進去。
 「台灣的觀眾沒有被培養,不過這種東西真的會上癮。」魏德聖舉例,他的太太從來不看舞台劇,第一次看竟然哭了,不過不是因為被表演感動,而是因為發覺自己的世界很小。「世界其實很寬,你只要幾塊錢,就累積到別人一生的能量。」
 
說故事的人
作為一個電影導演,魏德聖始終認為自己是一個「說故事的人」。他說,從前沒有文字的時候,人類用口述說故事;到了有文字的時代,改用寫的;現在是數位時代,就要用影音說故事。
「現代的知識份子,其實可以用影音來說故事。」魏德聖說,等到有一天他負擔不了導演的工作,他要轉變成策劃的角色,「故事,要源源不絕的講下去!」
 
《賽德克‧巴萊》簡介
魏德聖當年想要拍一部以「霧社事件」為背景的台灣電影,預計經費需要2億元,為了圓這個電影大夢,魏德聖做了台灣第一的瘋狂創舉,借貸兩百萬只為拍五分鐘的預告短片。
 《賽德克‧巴萊》故事描述發動「霧社事件」的賽德克族(中譯泰雅族)族長莫那魯道的故事。當時堪比好萊塢的畫面處理,在2003年11月下旬向國內業界及媒體界正式亮相後,同時進行募款,引發熱烈討論。可惜後來只招募到四十萬,功敗垂成。
 魏德聖對此的解讀,他表示這部片並不是講抗日,乃是講化解仇恨。
 
《海角七號》簡介
《海角七號》內容描述一個不可能的組合,要在三天內組成樂團並表演,包括失意樂團主唱阿嘉、只會彈月琴的老郵差茂伯、在修車行當黑手的水蛙、唱詩班鋼琴伴奏大大、小米酒製造商馬拉桑、以及交通警察勞馬父子。這讓來自日本的活動公關友子大為不爽。
 後來團員們發現這是他們這輩子唯一一次可以上台演出的機會,開始努力練習,同時友子跟阿嘉也發展出了一段感情,這時友子發現在阿嘉的房裡,有六十年前七封未及寄出的情書,她要阿嘉務必要把郵包送到主人手上…
 魏德聖說,《海角七號》是一個化解遺憾的故事,包括夢想未能完成的遺憾,以及愛情的遺憾。
 
圖說:魏德聖導演上「醒報現場」,與張世(人豪)大談電影。

原文出處:
http://awakeningtw.com/readcontents.aspx?antype=9&anid=1414



相關影片請看這裡
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bebal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